Search


CMV和EBV是同一個家族的,一生當中很難不被感染,感染以後大部分都沒事,有事的機率很低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CMV和EBV是同一個家族的,一生當中很難不被感染,感染以後大部分都沒事,有事的機率很低。可以盡量避免口水接觸,但不必因為不小心接觸而恐慌。

不過還有一個重點是,英國應該沒有喬治大學啦!應該是倫敦大學聖喬治學院(St George's, University of London)才對。(這個網站像是抄蘋果日報的內容)

今天來聊聊巨細胞病毒(CMV)感染

好的
前一陣子不斷地有人問我這個問題

來來來
我們先看一下這個報導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英國倫敦聖喬治大學衛生專家警告,如果懷孕的母親,吃了小孩剩下的食物,或者是偷過親吻接觸到小孩的口水,將會增加胎兒感染巨細胞病毒的機會!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其實
嚴格來說
這樣說是沒問題的
這也不是什麼新訊息
巨細胞病毒確實就是透過口沫傳染
而對媽咪來說
小朋友就是最常見的傳染途徑

所以我才會說基本上這算是正確的訊息
但問題重點還是出在標題的方式

‘’懷二寶的媽媽注意!別吃到大寶的口水,小心腹中胎兒…‘’

我認為還是一樣
老毛病

太過聳動。

我認為這不OK
我討厭這個標題

再整理一下幾個重點

1.
巨細胞病毒是台灣最常見的病毒感染之一,絕大多數的受感染者都沒有明顯症狀,但感染後病毒會終身潛伏,且有機會傳染給其他人

2.
對於未出生的寶寶來說,巨細胞病毒卻是非常可怕。若媽媽曾經感染過巨細胞病毒,帶有可以保護寶寶的抗體,問題還不大,大部份的小孩都可以健康出生長大;若於懷孕中才初次感染巨細胞病毒,沒有抗體保護的寶寶就有機會透過胎盤垂直感染,造成許多嚴重問題

3.
台灣每年有3,600個新生兒感染CMV 更有8%的先天性聽損寶寶是肇因於此一疾病

4.
雖然台灣四十歲以上成人巨細胞病毒帶因率高達七成以上,但此病毒跟感冒一樣,有許多不同的變異,即使準媽媽孕前已經感染過某一型的巨細胞病毒,仍可能於懷孕中感染新種類病毒株,而導致新生兒先天性巨細胞感染

聽起來很嚇人?
其實不必太過擔憂啦
照著這樣做就對了

1.
懷孕的時候可以在初期考慮做巨細胞病毒篩檢
媽咪有抗體風險就大幅下降

2.
常規產檢很重要有時會看到一些端倪

3.
新生兒出生的時候可以考慮加做新生兒巨細胞病毒篩檢
可以儘早發現新生兒聽損的風險
早期發現早期治療

4.
許多靠飛沫傳染病毒的處理方法都一樣
多洗手
盡量降低口沫的接觸

參考資訊👇👇👇👇

https://reurl.cc/qOWWD

或者請至我們慧智基因的網站中新生兒檢測就可找到喔

最後
還是要提醒各位同學
沒有病毒就不會感染
這個上個星期我們討論過了喔👇👇👇👇

https://drsu.blog/2018/12/09/super181209/

所以也就是說並不是吃了大寶的口水就一定會中
前提是大寶要先有感染好嗎
當然
就是提醒大家盡量避免共食養成好習慣
但如果你硬要自己嚇自己
吃到大寶口水就說我完了我屎了
然後就寫訊息來問說蘇醫師蘇醫師我該怎麼辦?

這樣
就不必了啦


Tags:

About author
小提醒: 1. 除非最近曾親自看診,否則請勿線上問診。 2. 即使是一般常識問題,也可能引發後續問診,所以恕難回答,請善用網路搜尋。 3.若有緊急狀況請立即就醫,勿因等候回覆而延誤。
小提醒: 1. 除非最近曾親自看診,否則請勿線上問診。 2. 即使是一般常識問題,也可能引發後續問診,所以恕難回答,請善用網路搜尋。 3.若有緊急狀況請立即就醫,勿因等候回覆而延誤。
View all posts